"台北最美的一條街,一棟充滿故事的老房子,寧靜中結合古蹟、咖啡與地質,青田街七巷六號"
青田七六
相關資料引用自簡介
1931年足立仁教授所興建的建築物,為了適應台灣的氣候,擷取日式建築中適合居住的空間,再融入洋式建築的優點而建成。1945 年,日本戰敗後,台大地質學者馬廷英教授住進此宅,到了2006年由台北市政府公告,成為直轄市定古蹟,名為「國立台灣大學日式宿舍-馬廷英故居」。此棟古蹟建築,提供導覽或參觀,也可選擇在此用餐,享受日式料理,感受日本風情。
青田七六身處於小巷弄之中
一進入大門口即可看見廣大的庭園及日式建築
建築物的右手邊,展示許多的岩石
最後面的文字如下
"很多人好奇馬廷英教授為何每天早上六點就到研究室工作,他常說:別人早上十點才來,我工作一天相當於別人工作兩天",由此可見教授勤於研究
車寄(旁邊可停放腳踏車)
進入室內需要脫掉鞋子,腳上要穿著襪子保護古蹟,若沒有穿襪子需現場購買,一雙10元。
換下鞋子後即會看到廣間,廣間就是玄關的延伸
廣間的左手邊就是應接室
應接室:即客廳,是主屋中重要的起居、待客空間
經過應接室往下走到房子的後方就是"廣緣"
廣緣:
為加寬的緣側,在傳統日式建築中面對庭院一側的架高走廊,是日本人平時生活不可或缺的私人空間
照片右手邊的一整片窗戶可看到後面的庭院
左手邊依序為食堂、書齋、子供房,最底端則是"座敷"
擺在廣緣的打字機
食堂:即餐廳,全家人用餐的場所
書齋:即書房
後面的門即是子供房,也就是孩子的臥室
地上的文字寫著"放鬆心情、放輕腳步、放低音量"
在這空間中就是要這麼做
享受日式傳統建築的氛圍
座敷:主屋中重要的和式生活起居空間
位在建築物後方的陽光屋:曬太陽、做日光浴的場所,現改為戶外餐飲空間
不過夏天蚊蟲多,可以坐在裡面就選擇裡面的位置吧
所有的空間都規劃成用餐區域
來此享受日式料理外
還能對日式建築的空間運用更有概念
延伸閱讀:吃在青田七六
台北市大安區青田街七巷六號
02-23916676
- Sep 08 Thu 2011 23:17
[台北]日式建築-青田七六
close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